「The sky is blue, the grass is green,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.」
萬聖節前夕,在每年的10月31日,是西方的傳統節日。許多亞洲地區的人將萬聖節前夕誤稱為萬聖節。
萬聖節前夜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(Celtic)的新年節慶,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,在避免惡靈幹擾的同時,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。前一天晚上(也就是萬聖節前夜),小孩們會穿上化妝服,戴上面具,挨家挨戶收集糖果。
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(可能為Samhain(英語:Samhain)),在10月的最後一天,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,冬天的開始,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志,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,被稱為“死人之日”,或者“鬼節”。德魯伊教徒們在夜晚會燃點農作物作為祭品,而當他們圍著火堆跳舞時,太陽季節便會完結而薩溫節隨即開始。這一天各種死神與惡鬼出沒,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陰間,在世間遊走,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。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,凱爾特人會使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,發出古怪的聲音,使死神與惡鬼認不出自己,避過災難。
11月1日早上,德魯伊把火堆中仍在燃燒的炭燼分給每一家,用來點燃新的廚房火焰。
這些火焰用來讓家裡保持溫暖,並趕走惡靈。因為此時被認為是一年中連接陰陽世界的無形之門開啟,兩個世界互相通聯的時刻。
篝火是節日裡的重要節目。村民們把宰牲的牛骨扔到火堆上;據傳「篝火」(bonfire)一詞源自「骨頭火堆」(bone-fire)。篝火燃起之後,村民們把其餘的燈火全部熄滅。然後每個家庭用同一個火種莊嚴地點燃自家壁爐,以此作為全村人緊密團結的標誌。至今在愛爾蘭,仍然有數百處篝火在萬聖夜當晚點燃。
傑克燈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。在英國和愛爾蘭,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制成傑克燈,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,因為南瓜比較大且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。不少家庭在南瓜上鑿刻嚇人的面容,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,意在驅走惡魔與妖怪。
南瓜燈的由來,與愛爾蘭的一個傳說有關。
相傳古時候有個人名叫 Jack,一天到晚喝醉酒。有一天大概又喝醉了,竟然將撒旦哄到樹上,又叫撒旦在樹上刻了一個十字架,結果撒旦被困在樹上下不來。後來Jack 就跟撒旦談條件,如果撒旦能保證他死後不會進地獄,就會把撒旦弄下來,撒旦果真答應。
然而他不入地獄,卻也進不了天堂,只好在黑暗世界中不停地遊蕩。撒旦給他一個大頭菜挖空做成的燈籠,裡面放著炭火,讓他在黑暗的世界中能夠找到路。
這種燈籠稱為 Jack-o-Lantern,愛爾蘭人在慶祝萬聖節時,都會提這種燈籠。
“不給糖就搗蛋”主要流行於英語地區,如英國、美國、加拿大等地區。萬聖夜的主要活動之一。小孩裝扮成各種鬼怪,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,大叫:"Trick or Treat!"(意即不給糖就搗亂),主人家(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)便會拿出一些糖果、巧克力或是小禮物。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。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數以袋計,整袋整袋的搬回家。
在蘇格蘭,小孩要糖果時會說:
「The sky is blue, the grass is green,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.」
「天是藍色,草是綠色,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。」,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。
COA中華神秘學會祝神秘學小夥伴們,薩溫節快樂!
留言
張貼留言